這星期必睇的 Netflix 劇非《艾蜜莉在巴黎》( Emily in Paris ),十集每集只有短短 30 分鐘,情情愛愛,靚人靚景,非常易入口,一個晚上咁就煲晒。劇集於香港普遍反應好好,但在外國反應麻麻,更被法國人大鬧,全因整部劇集大玩美國主義,法國人淪落「懶、甚麼都不懂,需要美國人救我們」的思想,劇集贏在娛樂性豐富,故事富追看性,滿分 5 星之下獲 4 星。
《艾蜜莉在巴黎》由 Lily Collins 主演兼做製作人,《色慾都市》( Sex and the City )創作人 Darren Star 創作及《穿 Prada 的惡魔》( The Devil Wears Prada ) Patrica Field 任服裝設計,這台前幕後組合還可以輸嗎?《艾蜜莉在巴黎》故事有點像《穿 Prada 的惡魔》,女主角艾蜜莉於美國一間營銷公司工作,因上司懷孕關係讓她有到巴黎工作一年的機會,幫助公司新收購的公司提供宣傳及公關技巧。不懂法文的她,第一日去到巴黎公司,上司、同事全都給她「 Hard Time 」「妳來巴黎但不懂法文」,展開夢幻巴黎生活的她,認識新朋友(男生啦),經營她的 Instagram @emilyinparis ,而因為她一個「為甚麼子宮的法語是以男生為基礎」引來很大迴響,就連法國貴族都轉發。熟悉社交媒體的 Emily 嘗試為公司尋找新宣傳機會,提出新宣傳方案,又尋找舊客戶,有時碰壁,惹怒女上司,有時她成功女上司就羨慕又妒忌。感情方面, Emily 非常受法國男人歡迎,每個發現她是從美國來的男生都想上她,而同男朋友因遠距離戀愛而分手的 Emily ,單身,寂寞,與男生發展又何妨呢?劇情結尾當然是因 Emily 的「新穎」想法,加上大把新認識(及發展過關係)的男生幫忙,令她解決所有工作煩惱,最終獲得巴黎女上司認同。
劇集之所以獲 4 星,全因它極具娛樂性,短短 30 分鐘就算心情不太好,很快就會把它看完。故事每一集脈絡相似, Emily 希望為公司做甚麼,上司不喜歡, Emily 去做,遇上挫折,上司叫她甚麼都不做就最好了,她堅持去做,職場上遇到新男士,喜歡她,幫助她,結果成功了。雖說她脈絡,甚至整部劇的方程式都近似,但每集都會加上不同靚景靚衫,「美國主義」,與鄰居靚仔廚師的喜歡、不喜歡、喜歡、不喜歡這些戲碼,但整體來說都是「 Worth the Watch 」的。不過老實講,劇集被指是《穿 Prada 的惡魔》劇集版,故事雖似,但上司與 Emily 的關係明顯無張力,純粹覺得是硬加的劇情,甚至可以說是整部劇情感,故事上,觀眾都不太入戲,只羨慕 Emily 能遇到這麼多的型男。
正如文章開頭所講《艾蜜莉在巴黎》受香港歡迎,相反法國人非常不喜歡,更指劇集入面的巴黎很假,對法國人的描述亦充滿陳規( Stereotype ),劇集的而且確充滿美國主義,「法國人做事懶,墨守成規,要美國人幫他們,教他們。」劇集入面很多時都是 Emily 幫巴黎公司的客戶想一些新想法,離不開都是用「The US Way」,就是用上社交媒體作宣傳,舊客戶指巴黎公司因女上司思想守舊,不願意再幫襯,於是全靠 Emily 他們又返到巴黎公司。另外劇集入面,巴黎有著靚人靚景,就連住在巴黎的人都說,沒看過這麼美的巴黎,沒尿味沒垃圾還算是巴黎嗎?至於女上司與客戶發生婚外情,連客戶的老婆都知道,劇集入面更指巴黎人的愛情就是這樣,很多美國對法國的想法被加到劇集入面,難怪法國人會不喜歡這部劇集。